【瑞士留學】
以下是就我個人經驗和大家分享關於我在瑞士求學的心得。我本身是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物理系博士畢業,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(簡稱ETHZ,是德文校名的縮寫),對台灣或是亞洲的學生相對來說是比較陌生的,可是它卻像是歐洲的MIT,所以當時剛開始念的時候,一來是文化上的衝擊,再來就是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很大,很怕自己應付不來,可是當自己慢慢適應之後,加上這邊教育方式,自己真的在無形中不斷不斷地進步。
首先是文化的衝擊,剛到一個德語系國家,在不會德文的情況下,一開始很擔心在溝通上會有困難,畢竟德語系國家的文化對台灣來講起初是較陌生的,慶幸的是指導教授是個英國人,工作上可以用英文溝通還不是太大的問題,但是外國人的工作態度,想法,如何與人相處等等,都有可能跟我們認知的不一樣,很多東西都需要時間去適應。在這邊,普遍來說指導教授跟學生們是比較親近的,可能每天中午一起吃飯,下午或下班一起踢球,都是很平常的事情。工作上跟台灣比起來,在這邊真的是工作的時候就是工作,在工作的時候很少上網做些工作以外的事情,每個學生都盡量趕在六七點回家,讓自己有充分的休息,去運動或是放鬆自己。
而這邊的教育方式,就我認為,他們對基礎科學非常的重視,對這些科系的學生訓練非常的紮實,考試的時候可以帶一頁或是兩頁A4的筆記,不會考考古題,真的是考有沒有理解,有沒有融會貫通,有基本題當然也有艱澀的題目,而真的實力很好的學生,是可以拿滿分的。
而我個人認為台灣最該引進的考試系統就是”口試 (Oral exam)”, 在這邊研究所以上的課程,幾乎所有的課期末考都有口試,學生一對一與教授面談,有個助教在旁邊做筆記,當證人之類的,避免偏頗或是放水,而口試可能20-30分鐘不等,教授就會問些課程相關的問題,學生必須融會貫通後才能完整的表達,我覺得這個考試方式真的可以訓練學生在學習上的思考,可以訓練臨場的反應,也可以訓練學生的溝通技巧與表達能力。
關於做研究呢! 指導教授通常不會一直盯著你的進度,基本上都是自己要能自主學習,主動找老師討論。當然教授會給你方針,讓你走向正確的下一步,但主要還是在自己主導學習的廣度與深度。我自己起初很害怕跟教授討論問題,原因就是怕英文不好,不然就是怕自己會站不住腳,或是被教授反問個幾個問題後答不出來就糗了,可是這個想法後來我覺得是不正確的。有問題就要馬上提出,不能自己以為自己懂了,實際上沒有百分之百懂,這是不能接受的,如果教授解釋後還是不懂,要想盡辦法當下解決。而通常在討論的過程中,很多新的想法也會因此衍生出來,而且我認為最好的方式是你覺得自己搞懂了以後,可以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再解釋一次給教授聽,這不僅僅讓自己加深印象,更是在訓練自己的表達技巧。
同儕間其實是存在著互相學習也互相競爭的關係,外國人很會表現自己,也很愛表現自己,明明做了60分,可是卻可以講得似乎自己做了80分,這個當然有好有壞,可是在教授的眼中,如果你做了75分可是天生就是不會好好推銷自己,基本上就是很難在同儕間脫穎而出,可能一個好的題目就會被你的同事拿去做,所以在這個兢爭的環境中,自己要非常努力是一定要的,而且要讓你的指導老師看見你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。
在瑞士念博士,可以不用擔心錢的問題,基本上實驗室都會支付工資,依科系不同金額有些微差距,但絕對夠一到兩個人的生活費,一年有25天的假期讓你refresh,研究資源方面又不用太擔心,所以我覺得在瑞士念博士是件非常幸福的事,希望有越來越多台灣的優秀學子能到瑞士這美麗的國家來求學,看看不一樣的世界並與不同國家的學生做交流。
謝謝您的分享, 期待瑞士求職及定居的經驗分享.
回覆刪除謝謝觀看我們的文章, 我們還會陸陸續續分享不同的經驗 :)
刪除I am a Taiwanese and I have an interest to study PhD program in ETH. Could we ask you something ?
回覆刪除